筑牢红色堤坝 守责担当在前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党小组抗洪救灾工作纪实
2025年6月21日,河池市金城江区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洪水,强降雨导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严重内涝,学生宿舍一楼积水最深达1米,698名学生面临安全威胁。面对险情,学生工作处党小组坚决贯彻学校党委“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精准调度、全程兜底”的核心作用,积极与多部门联动构建“指挥-执行-保障”全链条组织体系,迅速启动“三级响应机制”,实现“零遗漏转移、零隐患安置、零延迟重建”的目标,用责任担当为学生筑起“安全堤坝”。
快速研判定基调
8时,学生工作处党小组组长黄仕珍立即组织全体党员同志到达学生宿舍区,快速研判险情迅速维持秩序,以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明确“一楼学生100%转移”“转移过程无拥挤”“安置点24小时保障”三大核心目标,实施全天候应急作战机制,以组织力保障应急行动的高效性。
一线调度强执行
学生工作处党小组立即组建3个专项工作组,形成“排查-转移-安置”全流程管控网格,以"组织在一线指挥、党员在一线作战、问题在一线解决"为原则,确保每个环节可控、可溯。
一是组织调度组,录制“紧急转移”广播、标注好低洼区域、设置应急通道和启用备用安置点,联合保卫处拉上警戒线并安排党员引导岗全程驻守,用扩音器提示“一步一稳、两两成行”进行“网格化”分流,最终比原计划提前30分钟完成全部转移。
二是现场转移组,党员立即下沉一线,深入受洪水直接威胁的3、6-14栋学生宿舍,会同二级学院开展“地毯式”排查,“敲门必应、回应必查”做到不漏一间宿舍、不落一名学生。党员们以身涉水与时间赛跑,至当日10点,84间一楼宿舍全部排查完毕,698名学生信息精准登记,保障人员与贵重物资安全转移“零遗漏”。同学们由衷感慨道:“老师们泡在泥水里的背影,如同一艘艘守护安全的冲锋舟。”
三是安置保障组,学工处宿管中心对接后勤处,协调学生公寓高层空余宿舍、食堂广场体育训练室、西校区德馨宾馆作为临时安置点,配备饮用水、运送午饭等;建立“二级学院-辅导员-家长”三方联络机制,耐心安抚并实时通报学生状态;心理咨询党员24小时值班,帮助20余名学生缓解焦虑,真正实现"转移有速度、安置有温度";并于21-24日持续开展夜间巡查和通宵值班,督促二级学院23:30前完成在校学生跟踪情况统计,确认安全人数确保安置“零隐患”。
闭环管理促重建
洪水退去后,学生工作处党小组以“组织不松、责任不减”的态度,牵头推进学生宿舍区灾后重建,党小组长率先扛起消防枪在责任区进行全方位清淤,“从指挥室到淤泥地”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上了一堂思政课:“组织的力量,就是无数党员把责任扛在肩上!”党员包干楼栋开展“结对式”帮扶,组织宿舍管理委员、易班学生工作站40名同学组成“00后清淤小队”,用铁锹、水桶、拖把清理宿舍走廊;重点区域(卫生间、楼梯间)每日2次消杀、一般区域每日1次消杀,确保“消杀无死角、隐患不反弹”,力争“零延迟”重建;“入宿谈心”及时动态跟踪心理状态,保障学生回得安心、住得放心。
从“闻汛而动"的快速响应,到“向险而行"的一线调度,再到“灾后重建”的闭环管理,学生工作处党小组用“组织有力度、党员有担当、服务有温度”的实践诠释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