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新进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专项培训
为切实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新进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确保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稳、高效开展,9月19日,我校学生工作处在综合楼B201阶梯教室成功举办了新进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专项培训。全体2025年新进辅导员及班主任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紧密围绕辅导员(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最核心、最迫切的心理健康技能需求展开,旨在为新入职的老师们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工具箱”。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何雨洁老师首先就“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进行了专题讲解。结合学生心理工作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焦虑、抑郁、各类困扰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应对策略,帮助老师们掌握了初步识别和科学干预的基本原则,为日常谈心谈话和危机预警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后,培训聚焦于“心理普测量表的使用与解读”。主讲人详细介绍了学校常用的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指导老师们如何规范施测、科学解读测评结果,并强调了保密原则和后续跟进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有效提升了老师们运用专业工具进行学生心理状态评估的精准度,为“一生一档”的精准帮扶提供了数据支持。
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高效化,培训还专门设置了“学校心理测试系统实操”环节。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答疑,老师们熟练掌握了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学生信息录入、预警信息查看、访谈记录上传等,实现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跟踪与高效管理,打通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培训向新老师们介绍了心理中心特色品牌活动——“辅导员心理工作坊”。该工作坊旨在通过定期开展案例研讨、技能培训和团体督导,为辅导员们搭建一个持续学习、交流经验、获得专业支持的成长平台,鼓励大家将个人成长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共同进步。
此次专项培训是我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新进辅导员(班主任)们上好了“岗前第一课”,也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校将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用心用情守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建设和谐平安校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