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廉洁清风,扬时代正气” --学生工作处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廉洁成长重品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传清廉文化 扬时代新风”实践团,于2025年7月13日赴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加司村开展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话廉修德,扣好“首粒扣”
廉洁自律向来是干事创业的基石。在与加司村两委的座谈会上,村两委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就如何做好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了发言;实践团成员从自身在舍风、班风、学风建设中,如何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培塑高尚道德品质做了深入探讨;通过校村“廉”动,进一步强化了青年干部与学子的纪律规矩意识,树立正确价值理念,扣好廉洁“首粒扣”,共同营造知廉倡廉浓厚氛围,培育向善向上的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清风传家,守公私分明线
廉洁家风建设是对中国传统家风的基因传承。近年来建设村以清廉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典型家庭评选活动,将家风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实践团分别走访了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在退休村干部蓝咸标家中,作为老党员的他始终以“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告诫自身,在推动清廉化风成俗活动中,积极倡导文明节俭办婚丧,带头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不良习气,用行动诠释“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责任与担当。让学生们感悟到廉洁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底线,更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
田野躬行,廉动乡村沃土
好苗离不开培根筑土,好树离不开修枝剪叶。实践中,团队积极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宣传志愿服务,引导村民对村庄道路、房前屋后、人畜粪便进行清理,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助农行动,帮助村民采摘玉米、清扫村道等。围绕实现农村人文美、风尚美、秩序美的目标,团队成员通过发放传单、普法宣讲、入户座谈等方式,旨在通过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村民摒弃乱扔、乱放、乱丢等陋习,规范文明行为习惯,营造和谐文明的生活新风尚。
踏寻廉脉,赓续红色血脉
青年要以史为鉴汲取清廉力量。六也乡加司村临近的百马乡丹桂村是开国少将覃国翰故居,近年来,丹桂村以“红”育“廉”、“红”“廉”融合,积极打造红旅融合综合体,在参观中成员们认真聆听指导老师讲述覃国翰将军的清廉故事,“覃国翰性格秉性刚直,一生清正廉洁,在党和国家为他配备专车及专职司机时,他亲手书写了‘五不五要’,要求身边人不准借故用车、不准给别人用车……”在触摸廉洁文化温度的同时,自觉做知廉、守廉、践廉的行动者,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朗社会注入无限动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团队将与加司村建立长效共建机制,助力清廉学校与清廉乡村融合发展,更好搭建起党的理论和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连接贯通的桥梁,并结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廉洁教育的学习宣传实践在基层更加生动、更加鲜活、更加多彩;号召广大青年要以廉促行走在前,以行践廉作表率,在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好干部无不是以党性立德修身,以清廉养浩然之气,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推进乡村振兴,边防官兵流血牺牲捍卫祖国利益,大学生奔赴西部服务基层,这些看似平凡的人生选择,却生动诠释了良好家风社会风气的崇德向善。
青年干事创业不能搞“大水漫灌”,必须“精耕细作”,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田间管理”,在关键处及时“修枝剪叶”。